對于中國冷鏈,過去的2009無疑是一個發展年。從外資的大舉進入到本土企業的迅速成長,從冷鏈標準孕育到國家冷鏈物流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啟動,從各地興建的社會冷庫到私有庫房建設,從政府重視程度的提升到百姓意識的增加,國內冷鏈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有了09年濃墨重彩的渲染,2010年中國冷鏈又將描繪出怎樣的圖景呢?會由行業發展亮點成為國家發展重點么?在普遍認為振興細則密集出臺的政策之年,政策的春風能惠及冷鏈么?帶著這些問題,本網記者對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衛戰先生進行了專訪,從行業協會的角度對2010年中國冷鏈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

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衛戰
記者:從年底統計數據來看,09年國內冷鏈物流發展較快,您認為主要因素是什么?
劉衛戰:去年國內冷鏈確實取得了較快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健康意識的提升、國家食品藥品安全法規的實施等,都是我國冷鏈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從消費市場來看,速凍食品銷售額連續多年在全國連鎖超市所售的食品日用品中名列前位;乳制品消費年均增長率在10%~20%之間;到2010年預計冷飲市場消費總量將達到260萬噸;肉類加工和消費也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這些易腐食品消費的增長必然拉動冷鏈物流的巨大需求,09年就是一個重要體現。
從政府政策層面來講,2009年《食品安全法》正式頒布實施,對食品的物流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帶動了企業對冷鏈物流及相關設施的投入,加之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將農產品流通列入重點工程之一,以及家電下鄉等相關政策的輔助,有效的拉動了農村冷鏈投入,加速了國內冷鏈物流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