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宅配 路有多遠
2012-11-02
Allen,趙鋼,商立軍
來源:中國冷鏈產業網
編者按:中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經歷了相對漫長的過程,從最初冷鏈概念的提出,到后來專業冷鏈企業的建立,再到這幾年從國家政策到地方層面興起的冷鏈熱潮,中國冷鏈物流正逐步走上正軌。當前,隨著冷鏈市場更進一步,已經有人提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理念,對此記者認為,“全程冷鏈”的關鍵是要與終端消費者實現無縫對接。為此,“冷鏈宅配”這種從源頭直接與消費者對接的冷鏈配送方式是否會成為業界新的趨勢?
此外,電子商務時代的日益強勢,使得人們購買衣服、電器、書刊等早已不用再去商場選購,而是坐在家里通過點擊鼠標便可享受上門送貨的服務。那么,隨著冷鏈物流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生鮮冷藏食品的快速需求,能否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呢?這種情況下,“冷鏈宅配”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冷鏈宅配 市場巨大
有數據顯示,2012上半年我國網絡零售(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5119億元,同比增長46.6%,速度驚人。而這其中,絕大部分交易額來自除食品之外的快消品和電子產品,食品所占比例不足10%,生鮮冷藏食品比重則更低。這就說明,一方面消費者對于電子商務日益傾向甚至產生依賴,另一方面則顯示出食品“冷鏈宅配”市場的巨大空間。據了解,目前“冷鏈宅配”服務在日本、澳大利亞、臺灣等地區非常普遍,眾多上班白領在辦公余暇,通過網上訂單,便可在下班后享受送貨上門的新鮮果蔬,既免去了去菜市場的疲憊,還保證了果蔬的品質,的確很方便。
北京華夏通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冷藏箱的高新技術型企業,鑒于目前“冷鏈宅配”市場的巨大缺口,其決策者已經將發展方向關注到這一領域。華夏通商總經理商立軍告訴記者,十年前超市內百貨和食品之間的消費比例是6:4,而現在卻是2:8,由此可以看出超市百貨商品正逐漸被網購所代替,銷量日漸下滑,而食品這一塊卻不斷擴大,尤其是生鮮冷藏食品比重增加明顯。
的確,目前各大超市的冷柜數量越來越多,這既反應了生鮮食品消費市場的崛起,也凸顯了當前人們依舊無法擺脫去超市購買生鮮食品的尷尬,所以說能真正引起消費增長的下一個興趣點就是宅配市場。商立軍說在韓國,電子商務營銷能夠占到全國社會零售的約1/3,而中國目前才占到9%左右。要想達到甚至超過韓國的水平,他認為就必須要有冷藏、冷鮮食品的加入,所以說“冷鏈宅配”空間特別大。
冷鏈宅配 難點何在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研究,目前我國冷鏈物流已發展到一定的瓶頸期,利潤越來越低,局部地區市場飽和,冷鏈同行之間價格競爭嚴重。那么,這種情形之下面對“冷鏈宅配”這片藍海領域,市場前景如此巨大,為何卻遲遲沒有人動這塊蛋糕呢?對此,記者經過了解發現,其實很多企業都想在這一領域分一杯羹,但是在運作方面存在著一些困難:
其一,電商企業早已對生鮮食品垂涎已久,只是考慮到要想涉足生鮮食品,就必須先解決其冷鏈配送問題,而這塊建設難度大,投入(冷庫、冷藏車)又太多,只能無奈作罷。像京東商城,雖然目前其普貨物流體系已經完全配套,客戶網點資源也很豐富,但冷鏈物流體系尚屬空白。據商立軍透露,京東商城甚至一度想做藥品電商生意,但也是由于部分藥品需要溫度控制運輸而無法實現。
其二,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對于“冷鏈宅配”業務也在犯難,畢竟這樣做對配送網點的要求太高,原來只是在供貨商與銷售網點之間進行冷鏈配送,而現在則要具體到每家每戶。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居住在部委大院、大學、家屬院和高檔小區,冷鏈物流公司很難進去送貨。目前大多快遞企業都在居民區建有配送站,訂購貨物可以集中送到這里,然后打電話讓客戶來取。但是目前冷鏈物流公司并不具備這樣的集散能力。
再者,由于“冷鏈宅配”的特點是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種和多溫區,這也對配送提出了新的難題,因為如果采用冷藏車來配送的話,多品種多溫區的問題難以解決,且途中的頻繁開關門問題,勢必將會對車中產品溫度產生影響。據商立軍介紹,目前已經有企業開始嘗試用廂式貨車搭配定制冷藏箱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此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在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愈發擁堵的交通環境下,宅配對于交通的挑戰將會更大,這一點如何解決?對于快遞企業來講,城市配送一般都采用機動靈活的電動(三輪)車進行配貨,而生鮮冷藏產品需要用冷藏車或廂式貨車運輸,這樣的話便會加劇交通擁堵,而在白天不允許貨車進城的北京市,這一點更加難以解決。
|
|
|